[人生教練QA13] 我試過很多份工作,但還是都沒有找到很喜歡的事,ㄧ直在試,就這樣過好多年,感覺很像在流浪。我要繼續這樣試嗎?是不是我哪裡用錯方法?
Q13 我試過很多份工作,但還是都沒有找到很喜歡的事,ㄧ直在試,就這樣過好多年,感覺很像在流浪。我要繼續這樣試嗎?是不是我哪裡用錯方法?
我們從兩個面向來談這個問題:社會的觀點,以及人生的觀點。從社會的觀點來看,的確我們會被世俗用這樣的眼光看待:覺得自己一事無成。怎麼還不找個人人稱羨的工作?又或者是應該要定下來了? 「你都幾歲了?怎麼還這樣居無定所?」因為有這樣的社會觀點,才會有這樣的感受與疑問。
如果用生命的觀點來看,絕對沒有「流浪」這件事。生命的觀點是用 「體驗」來看待,所以所有體驗都是最珍貴的--縱使有二十年都在流浪,也是很珍貴的經驗。所以珍貴的事情,是沒有辦法用社會世俗、金錢價值觀去衡量,因為它會陷入所謂的「對錯 」,自己會覺得 「是不是我用錯方法了?」其實沒有。沒有一個人做了任何事是用錯方法的,每一個方法都是適合他的,縱使我們社會世俗認為那是錯的方法,但那都是適合他的。老天不會安排一個你不會的東西讓你去做,或錯的東西讓你去做,那是不存在的。在身心靈的觀點裡,一直很強調這件事:所有的發生都其來有自。事情有它的目的在,只是人們愚蠢到看不懂這些事,就會用社會世俗的觀點,用一些 「大家認為這樣應該要成功」的方式,才能夠有認同感歸屬感,這都是社會化底下的產物。我們有很多人類的情感是來自社會化所產生,否則不會有那些羞愧、內疚等。小朋友哪會有羞愧感?這都是成人社會教出來的。
對於每個珍貴的經驗,重點是:我們是否在人生的每一個點,能夠去接納這些經驗?一但我們有辦法能夠操練所謂的「接納 」和「臣服 」,所有的過往經歷,將能夠為自己所用。
舉一個例子: 「電電租 」是如何產生的?大約4-5年前,我們討論除了房地產之外,是不是還能有其他的被動收入?就談到寵物的被動收入。起因是我太太養了兩隻貓,每天穿得很漂亮的蹲著清貓砂,我覺得很心疼,所以想要一個天天不用清貓砂的方式,因此我開始研究。研究到一台自動清貓沙器,價格是9000元(一般的貓砂盆是500元)。後來我們買了機器之後,當然不用天天清貓砂,不過那台機器好貴,正好遇到我們在討論被動收入,所以我們就想: 「因為設備都很貴,而且貓玩一玩就不玩了,那來出租寵物的設備吧!」。從這時候開始討論,之後不了了之。
過了兩年,又想到OPI(Other People's Ideas 把微型商業模式寫成報告,上傳到網站,召集其他人來買這個企劃),我們就用了寵物產品當作被動收入來出租,做成家電出租,後來沒有成功,計劃就暫停了。
直到最近的財務自由實戰班,我找了電電租的兩位創辦人,沒想到一試就成功了。
所以凡事發生都有它的原因,都有助於後來的事。像那兩次的經驗,都有可能ARK被學員念到臭頭,說ARK都虎頭蛇尾...我們社會的觀點就是「你怎麼能夠虎頭蛇尾?你應該要堅持下去」,但是人生之間,堅持與代價要有平衡點,不可能無謂付出大量代價但是無謂堅持,就人生的觀點來說,這不是健康的事。例如戰爭時期,父母養小孩很困難,為了讓孩子生存,才會忍痛把小孩送走。不能用現代人的觀點,認為把小孩送走就是不對,因為那是不同時代下發生的事,但人就很容易落入那時代下的內疚、自責。
所以回過頭來談這問題:感覺像在流浪,我反倒要問 「流浪有什麼不好」?如果生活的開心,流浪有什麼不好?我自己就很想流浪,想去小島的小店打工住在那邊。但現階段我無法,因為代價太大,或許過一段時間,例如孩子高中時不用太依賴我;我和太太之間,夫妻夠成熟了,想經驗不同的生命階段時,我就能去。
所有的經驗,只有 「有醒覺」和 「沒醒覺」。如果是有醒覺的在經歷任何事物,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。回過頭來說,是不是用對方法?這件事沒這麼重要,因為 「方法 」是社會制度下,為了能夠複製每個人,進而控制,所創造出來的產物。其實,能協助自己的,就是好方法。能讓自己過好的人生的方法,就是好方法。我們當然不用因為別人的批判而覺得不舒服,除非那是我們自己想要改變。
因此,明白這些後,剩下的就是要能勇敢的活出自己。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