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想要變有錢?先把腦袋裡的金錢地雷抓出來!(1)
很多人覺得金錢很重要,因此很極積的追求, 但有更多的人覺得金錢是身外之物,及時行樂就好,於是不去重視它; 或是覺得有錢的人都是壞人、用不好的手段才變有錢, 因此很害怕被變有錢。 這些想法和觀念,不一定是事實,卻是影響我們財富多寡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很多時候是我們看多了新聞媒體的報導,在無形中就建立起對金錢的壞印象, 例如:很多政客用非法的貪汙手法獲得很多的錢、或是有人違法吸金等。 更多時候是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談起,家人們無意間灌輸給我們的想法, 也根植在心中, 例如:要很努力存錢,才會變有錢,享受生活是罪惡的。 這些觀念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呢? 如果沒有停下來想一想,就接受了這些想法,隨著時間的累積, 慢慢潛移默化變成了我們的價值觀的一部分, 就會認為這些觀念都是正確的,而忽略了真正的事實。 接下來,讓我們來玩個小遊戲, 一起看看腦袋裡住了哪些金錢地雷,讓我們一起把它們抓出來破解debug一下! 1. 有錢人都很奸詐和邪惡 【破解】 確實有一部分的有錢人是用不好的手段賺到很多錢, 但現實生活裡,也還是有很多善良的人,有錢之後做更多的好事和公益。 說穿了

![[人生教練QA13] 我試過很多份工作,但還是都沒有找到很喜歡的事,ㄧ直在試,就這樣過好多年,感覺很像在流浪。我要繼續這樣試嗎?是不是我哪裡用錯方法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bef2ef0f0a3343aba2fa7e746baa781c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bef2ef0f0a3343aba2fa7e746baa781c.jpg)
[人生教練QA13] 我試過很多份工作,但還是都沒有找到很喜歡的事,ㄧ直在試,就這樣過好多年,感覺很像在流浪。我要繼續這樣試嗎?是不是我哪裡用錯方法?
Q13 我試過很多份工作,但還是都沒有找到很喜歡的事,ㄧ直在試,就這樣過好多年,感覺很像在流浪。我要繼續這樣試嗎?是不是我哪裡用錯方法? 我們從兩個面向來談這個問題:社會的觀點,以及人生的觀點。從社會的觀點來看,的確我們會被世俗用這樣的眼光看待:覺得自己一事無成。怎麼還不找個人人稱羨的工作?又或者是應該要定下來了? 「你都幾歲了?怎麼還這樣居無定所?」因為有這樣的社會觀點,才會有這樣的感受與疑問。 如果用生命的觀點來看,絕對沒有「流浪」這件事。生命的觀點是用 「體驗」來看待,所以所有體驗都是最珍貴的--縱使有二十年都在流浪,也是很珍貴的經驗。所以珍貴的事情,是沒有辦法用社會世俗、金錢價值觀去衡量,因為它會陷入所謂的「對錯 」,自己會覺得 「是不是我用錯方法了?」其實沒有。沒有一個人做了任何事是用錯方法的,每一個方法都是適合他的,縱使我們社會世俗認為那是錯的方法,但那都是適合他的。老天不會安排一個你不會的東西讓你去做,或錯的東西讓你去做,那是不存在的。在身心靈的觀點裡,一直很強調這件事:所有的發生都其來有自。事情有它的目的在,只是人們愚蠢到看不懂這

![[人生教練QA12] 談到天賦才華,為什麼有人做想做的事,卻一直碰壁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54ca767f89ee434f8a255bb6b069f698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54ca767f89ee434f8a255bb6b069f698.jpg)
[人生教練QA12] 談到天賦才華,為什麼有人做想做的事,卻一直碰壁?
Q12 談到天賦才華,為什麼有人做想做的事,卻一直碰壁? 這是不太可能的。因為人做有熱情的事,就不會抱怨。如果有抱怨,表示那不是自己喜歡的事。實際狀況常常是:因為自己太有熱情了,還感染了別人。 由於我們以前沒有這樣的教育過程,所以長大後要做,花的力氣比較多,所以現在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,去蕪存菁,慢慢發現自己。 參加錢大爺,認識教練,立即體驗改變 #人生教練 #33歲的33個問題

![[人生教練QA11] 30歲,很多人會比較起「成就」,但我就是ㄧ個上班族,沒有什麼顯赫成就,沒有財務自由,沒有一年出國2次,當不了網紅,這樣是不是很不好?到底「好 」的標準是什麼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a22d795b011547f2b7a1d4f204901e88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a22d795b011547f2b7a1d4f204901e88.jpg)
[人生教練QA11] 30歲,很多人會比較起「成就」,但我就是ㄧ個上班族,沒有什麼顯赫成就,沒有財務自由,沒有一年出國2次,當不了網紅,這樣是不是很不好?到底「好 」的標準是什麼?
Q11 30歲,很多人會比較起「成就」,但我就是ㄧ個上班族,沒有什麼顯赫成就,沒有財務自由,沒有一年出國2次,當不了網紅,這樣是不是很不好?到底「好 」的標準是什麼? 大部分的人有一個盲點,就是社會教導我們 「改變 」,我們誤以為改變就是要做 「不一樣的改變」。重點是,改變不是用「做」的,改變來自於內在,所以許多身心靈的書籍,談的是「信念」、 「起心動念 」。所以你還是照常上班,維持生活,做原本生活一樣的事,但用不一樣的觀點。 所以身心靈都談 be-do-have,信念-行為-結果,也就是信念創造行為,行為創造結果。所以不是做什麼改變,例如馬上離職、做不擅長的事,而是要「改變心態 」,改變對事物的觀點,調整信念,外在就會吸引來不同的事,結果就會改變。 例如:每天上班到公司,看到討厭的老闆,我可以試著不討厭他看看。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觀點,但外在還是做一樣的事,我們就不用拿這些負面情緒折磨自己。 「做」不是重點,「調整內在」才是重點。 重點不在「跳出循環 」,而是要有正向信念,所謂的「跳出循環 」只是對方遇到的問題而已。舉例來說:我們保持健康了,就不

![[人生教練QA10] 財商這麼重要,如果我們學會財商,還會有「懷才不遇 」的問題嗎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05420b6c679f4caf9a29f123456fbd1a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05420b6c679f4caf9a29f123456fbd1a.jpg)
[人生教練QA10] 財商這麼重要,如果我們學會財商,還會有「懷才不遇 」的問題嗎?
Q10 財商這麼重要,如果我們學會財商,還會有「懷才不遇 」的問題嗎? 不會。從來就沒有這問題,只是大家把 「懷才不遇」的問題,和「賺錢」劃上等號。祖克柏談到,地球是否足以做到這件事:照護好每個人的基本需求,每個人都能衣食無缺,糧食也足夠?如果大家都吃飽,哪裡有還才不遇的事?如果翻跟斗就能賺錢,你就能賺錢(當然要不要變成體操選手,是另一種選項),社會大眾也接受這樣的標準,有什麼不行的?因此回到個人議題,大家把力氣放在讓自己變好,這個狀態就能改善。 參加錢大爺,認識教練,立即體驗改變 #人生教練 #33歲的33個問題

![[人生教練QA9] 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華,然而追尋過程中遇到混亂感,要怎麼辦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4d866b_bd05ef0322cf40fd95384767ba84259b~mv2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4d866b_bd05ef0322cf40fd95384767ba84259b~mv2.jpg)
[人生教練QA9] 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華,然而追尋過程中遇到混亂感,要怎麼辦?
Q9 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天賦才華,然而追尋過程中遇到混亂感,要怎麼辦? 社會化的問題,要用社會化的方式來解決。這是因為社會大眾都生活在 「包裝」的狀態下生活:社會化不允許大家遇到問題都說出來,而是傾向用逃避的方式,因此大家遇到問題時都逃避,這是社會化導致的結果。 因此,要找到一個可以把問題說出來的環境,例如加入ARK。 參加錢大爺,認識教練,立即體驗改變 #人生教練 #33歲的33個問題

![[人生教練QA8] 我想跳脫人生的循環,但我很害怕,該怎麼辦?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999911ab648a429d9d44814494203363.jpg/v1/fill/w_319,h_240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999911ab648a429d9d44814494203363.jpg)
[人生教練QA8] 我想跳脫人生的循環,但我很害怕,該怎麼辦?
Q8 我想跳脫人生的循環,但我很害怕,該怎麼辦? 我們要先提到「一般人 」的定義,也就是統稱「習慣社會化 」的人:社會怎麼樣,他就會跟著怎麼樣。他想要在社會上相對生活比較好的人的生活狀態,但有些方法他又不想要去執行。我們不是希望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,我們還是傾向於鼓勵他的天賦才華,去做有熱情、擅長的事。 剛開始的確這個社會沒有那些畫面,因為大家沒有把360行發展出來,變成行行出狀元,所以大家是少了這些畫面的,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、同時又賺到錢。像Yilin一開始分享時,她不知道自己喜歡省錢、又喜歡到處玩的特質,可以用在哪裡?但她就繼續做,這就是好玩的地方,你只要做你想做的事,把天線打開,多留意身邊的事,結果就會出現。 只是一般人不願度過中間比較混亂和難熬的過程,這都是內在的,就會和別人比較:別人好像直播就變得很不錯、做做網拍就很成功...等等,在比較別人已經做到的事。像我們的父母那一輩,會覺得 「籃球國手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職業,但到後來的年代已經不同了:當籃球明星的年薪已經高到超越一般常人的時候,社會大眾就認同。反而這個年代很多小孩想